常言说“性格决定命运”,对于艺术家而言,“性格决定艺术”。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度的艺术家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物质世界是一样的,但每一个艺术家对世界的反映、对生活的态度却互有差异甚至迥然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艺术家的性格无疑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因素。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性格就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赵梦歌 芸陶瓷装置 2018年
1905年,在欧洲的法国和德国同时产生了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这两个流派被西方艺术史家公认为一种风格的两种变体。德国著名艺术史家维尔纳·哈夫特曼指出这两种风格的差异是:“法国变体强调形式方面——‘表现’意在‘形式’;德国变体强调题材——‘形式’意在‘表现’。”在我看来,它们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野兽主义倾向于表现感官的愉悦,而表现主义多半表现的是灵魂的痛苦。野兽主义与表现主义的差异姑且可以归因于民族性格的差异,即拉丁民族天然的乐天开朗和条顿民族本能的内省持重带来的艺术趣味的差别。然而,在野兽派内部各个艺术家之间也存在着艺术倾向上的巨大不同。例如该派领袖马蒂斯就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企望的艺术是一种和谐、纯粹和宁静的艺术,它不含有令人不安或苦恼的题材。对于一个劳神的人,不论是公务员或是作家,它好像是一种抚慰,像一种镇静剂,或者像是一把安乐椅,可以使人消除疲劳。”这段话后来被当成了野兽主义艺术的宣言,马蒂斯本人的艺术则是诠释这一宣言的最佳范本。马蒂斯毕生坚守这一艺术理想,即使在德军入侵,家园沦陷时仍然不改初衷。而同为野兽派成员的鲁奥却另有所好,与马蒂斯的艺术主张绝然相反,鲁奥的艺术创作动机是揭示人性的丑恶,表达精神的痛苦。马蒂斯和鲁奥在艺术趣味上差异无疑源于两人彼此不同的性格。从一定意义上说,艺术上的多元化根源于艺术家性格的多样性,而艺术的个性也来自艺术家性格的独特性。
赵梦歌 大欢喜 2015-2017年 212×140cm
赵梦歌是一个性格温和而又坚韧、乐观而又谨慎的艺术家,她的艺术鲜明地体现了这样的性格特点。
赵梦歌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画室,她最早的绘画属于典型的表现主义风格,作品多以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为题材,色彩厚重,笔触凝滞,无论是着衣人像,还是男女裸体,都传达出强烈的忧郁和苦闷之情。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那时的赵梦歌具有梵高式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她还曾尝试过利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作品兼具观念艺术色彩和抽象艺术意味。由于宣泄消极情绪的表现主义画风和旨在批判各种既定价值标准的观念主义艺术均不符合赵梦歌的性格,因此她很快放弃了这些风格及其探索。
赵梦歌 观世音 2011-2014 212×420cm 布面油画
从2005年开始,赵梦歌逐渐找到了一种独特的个人绘画风格,这是一种将老庄的出世观念、柏拉图的乌托邦理想、矫饰主义人物造型和野兽主义艺术趣味融为一体的综合主义风格。确切地说,赵梦歌创造了一种独特女性裸体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构建了一个自己的艺术世界。这是一种用油彩厚涂再经黑线勾勒,既富有强烈的生命活力又显示出鲜明的装饰特征的裸女形象,她们个个身材健硕、体态丰腴,以单人、双人或群体的方式,以或坐或立或卧的姿态出现在画面上。这些裸女似乎没有确切的图像来源,她们既有唐代绘画或唐三彩中仕女的神韵,又有意大利现代艺术大师莫迪里阿尼人体绘画的体量感。更加奇特的是,赵梦歌所有绘画作品中的裸女都好像是一个母亲生下的孪生姐妹,相貌几乎没有差异,这一现象使人联想到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罗塞蒂用同一个模特儿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及伯恩-琼斯的《金色阶梯》中所有人物都有着相同的相貌。除此之外,赵梦歌总是将这些裸女置于山水环抱、草木葱茏、花团锦簇的自然环境中。我们知道,在中国艺术史上并没有裸体像传统,裸体艺术是外来文化,尤其盛行于具有天人两分二元论世界观的西方世界。赵梦歌并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也无意通过描绘裸女宣扬男女平等或女性独立的主张,她画中的裸女完全没有社会属性,她们是一群自然状态亦即生物学意义上的女人。值得注意的是,赵梦歌有意夸张了人物面部的结构,将人物的鼻梁处理成过度拉长而异常弯曲的形状,这一具有矫饰主义特征的处理方式大大改变了这些裸女的汉人相貌特征,使她们呈现出异族人种的面貌。也就是说,这些裸女不仅超越了社会等级的差异,而且超越民族和种族的界限,她们是没有特定社会身份的纯粹生命。
赵梦歌 门徒 2014 75×420cm 布面油画
这些裸女是赵梦歌创造的一种符号,一种精神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被注入了越来越丰富的思想内涵。从作品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赵梦歌绘画题材的来源极为广泛,既有出自《圣经》的《应许之地》和《门徒》,也有来自佛教的《观世音》《色空》和《大欢喜》,还有源于道家出世观念和古代文人理想的作品,诸如《竹林深处》《隐修之地》和《隐逸者》等等,更有大量取自日常生活题材的作品。她还采用观念主义图像挪用的策略,将西方经典名作的图式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例如《观世音》一画就采用的是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的构图,《圆融之舞》借用了西方古典绘画常见题材“美惠三女神”的造型,而《昼》《夜》《晨》《昏》则直接取自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的著名系列雕刻作品。除此之外,她还有许多裸女的姿态和手势颇似佛教造像中的菩萨造型。由于赵梦歌出生于河南农村,她的绘画还带有一股强烈的民间艺术趣味。
赵梦歌 田园时代 2014 140×556cm 布面油画
赵梦歌的绘画反映了全球化时代的特有现象,这就是打破文化隔阂,将古今中外不同文化元素融为一体。这一文化立场契合了法国当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菲利克斯·加塔利在《千高原》一书中提出的“游牧主义”概念,即一种包容、发散、反权威、反归纳的文化价值倾向。赵梦歌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古今中西文化艺术变成自己自由驰骋的无疆乐土。在她的绘画中,现实和幻想、理性与激情、象征与表现、宗教与世俗等各种不同成分都兼容并蓄,通过挪用、混杂和重构等各种手段,将历史文脉的记忆与理想世界的憧憬变成一幅幅真实可感的视觉图像,充分体现了一种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游牧主义精神。
除了作品题材,从赵梦歌自2002年至今举办的个展题目上,我们也能领会其艺术宗旨,“梦幻天堂”“东方伊甸园”“造梦者”“造梦空间”“隐修之地”和“理想国”等题目全面而准确地阐释了她的艺术追求。这次在山东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取名“自·在”则是对上述展览题目及其意义的延伸和深化,借用佛教概念,表达了赵梦歌对无拘无束、自然而然的生命存在状态的向往。不做丑陋现实的批判者,而努力建造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不哀叹生活的苦难,而执著于追逐梦境的美好。从本质上看,赵梦歌的艺术理想与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的“安乐椅”观念相近似;对照中国现代艺术史,林风眠和常玉算得上是她的知音同道。由于身处全球化的时代,赵梦歌在中国古代文人出世逍遥和西方古代哲人乌托邦的思想之外还增加了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价值观。
正如她的名字,赵梦歌是一位梦想的歌者;当她歌唱快乐的时候,她便抓住了所有人的心,因为快乐是每个人的愿望。
2018年5月22日于北京
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